大同肛泰肛肠医院详解:胃息肉,是指胃黏膜凸出于胃肠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,说通俗了,就是胃黏膜表面长出的一块小肉疙瘩。
胃息肉可以单发,也可以多发,可以达到十几枚、几十枚甚至上百枚。
胃息肉不易被察觉,因此人们对胃息肉比较陌生。绝大多数胃息肉是在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的。
很多人听到胃息肉都会和胃癌联系上,胃息肉是胃癌先兆吗?没啥症状要不要切除呢?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01
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?
胃息肉确实有发展为胃癌的风险,但风险有大有小,不可一概而论。具体要根据息肉的大小和病理类型进行判断。
根据不同病理成因,胃息肉可以分为较为常见胃底腺息肉,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增生性息肉,以及癌变风险较大的腺瘤样息肉等。
1. 胃底腺息肉:有些可能与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有关,其癌变率不到 1 %。
直径≥ 1 cm,通常建议内镜下切除。
2. 增生性息肉:通常与幽门螺杆菌、萎缩性胃炎等长期慢性炎症有关,有一定的癌变风险,直径≥ 1 cm者癌变风险有所增加,
推荐直径>0.5 cm 者要切除。
3. 腺瘤性息肉:此息肉为
高危息肉,特别是直径>2 cm、病理为绒毛状腺瘤者,据文献报道,癌变率可达 28% ~ 40%。腺瘤性息肉可能跟幽门螺杆菌感染、萎缩性胃炎、肠化生存在一定相关性,
最好进行内镜下切除,并建议术后定期做胃镜复查,监测时间 3 ~ 5 年。
02
胃息肉会导致哪些症状?
大多数散发性胃息肉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,但胃息肉可能会合并胃炎、幽门螺杆菌感染、胆汁反流等,所以有些患者会出现
腹部不适、上腹隐痛、腹胀、恶心、消化不良等症状。
如果息肉体积较大、数量较大,或者位置特殊(位于贲门或者幽门的位置),或有糜烂渗血等情况,就可能会出现
腹痛、吞咽不畅、腹胀、黑便、贫血等症状。
有许多人做胃镜时候发现了胃息肉。但因为没有不适而不愿意切除,其实是纵虎归山!
建议一旦发现胃息肉,最好及时切除。尤其是腺瘤息肉随着体积的长大,其癌变率也随之增加,所以建议及早的进行切除。
03
如何筛查胃息肉
针对胃病患者以及有胃癌家族史的人,提倡定期进行胃镜检查。胃息肉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,多数胃息肉多出现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。
据悉,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癌症协会推荐对50岁以上人群行大便潜血和内镜镜检查,由于部分胃肠道息肉还有家族集聚和遗传的特点。
故对家族性息肉病家族成员要更早开始内镜检查,一旦发现息肉,则须行内镜下切除。
息肉切除术后一般要求
1年之后复查内镜,如果坚持复查也发现息肉,之后就可以
3~5年复查一次内镜。
目前,对胃息肉的治疗主要是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。相对来说,内镜治疗这种无创的治疗手段是***方式,患者恢复也比较快。
04
如何预防胃息肉?
胃息肉发生有很多因素,包括基因遗传、胃黏膜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、不恰当地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、不恰当地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(如奥美拉唑等)、不良的生活习惯(吸烟、饮酒、高脂低纤维饮食)等。
除了遗传因素外,其余的因素我们都可以预防,具体措施如下:
1. 戒烟戒酒,规律饮食,避免辛辣刺激、高脂饮食,避免暴饮暴食,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等。
2. 治疗胆汁反流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。
3. 使用胃药应当遵从医嘱,避免不恰当地、长期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,如奥美拉唑等。
4.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,及早筛查及早预防。
大同肛泰肛肠医院温馨提示您:
看完这些内容,如果还没有解你的疑问与困惑,可拨打电话0352—8607690免费咨询。患上肛肠疾病长时间不治疗还易诱发其他多种疾病,因此,建议及时地到肛肠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dtgtyy.com/ksjs/xhnk/110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