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同肛泰肛肠医院介绍:
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注意一些肛肠疾病的出现,直肠脱垂就是其中的一种,在这种疾病出现之后的危害后果很多,会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。
什么是直肠脱垂
肛门掉出“小尾巴”真正的名字叫做——
直肠脱垂,又称“脱肛”,它是一种还算常见的肛肠疾病。
直肠脱垂***的原因就是先天性肛门括约肌功能发育不全,导致括约肌的力量比较薄弱引起的,也有可能是肛门收缩功能的障碍导致的,有时,患者长期发生便秘、腹泻或慢性咳嗽等症状时,也会使直肠脱出。
脱出的部分如果只是直肠黏膜,称
部分性脱垂。如果是全层肠壁,则称
完全性脱垂。脱垂部分在直肠内即
内脱垂,脱出肛门外者为
外脱垂。
直肠脱垂的临床症状
✱早期
便后有黏膜自肛门脱出,可以自行缩回;以后渐渐不能自行恢复,需要用手上托复位,经常会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,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,排便次数增多。
✱晚期
脱肛在咳嗽、喷嚏、走路、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,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,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,脱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,黏膜常受刺激可发生充血、水肿、糜烂和溃疡,分泌可夹杂血性黏液,刺激肛周皮肤,可引起瘙痒。
✱嵌顿
由于肛括约肌松弛,很少发生嵌顿,一旦嵌顿发生,患者即感到局部剧痛,肿物不能用手托复位,脱出肛管很快出现肿胀,充血,黏膜皱襞消失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发生绞窄和坏死。
一外脱垂的主要症状
1、有肿物自肛门脱出,初发时肿物较小,排便时脱出,便后自行复位。
2、随着肿物脱出日益频繁,体积增大,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门内,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,在咳嗽、用力甚至站立时亦可脱出。
3、随着脱垂加重,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,常有黏液流出,导致肛周皮肤湿疹、瘙痒。因直肠排空困难,常出现便秘,大便次数增多,黏膜糜烂,破溃后有血液流出。
二内脱垂的主要症状
患者会有排便不尽、肛门阻塞等直肠排空障碍的症状。部分患者在排便时有下腹和腰骶部胀痛。病程较长者也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症状。
直肠脱垂较少见,成人患病率为
0.25%-0.42%,而
65岁以上个体的患病率估计为
1%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,但多发于幼儿、老年人、久病体弱及身高瘦弱者。而女性因骨盆下口较大和多次分娩等因素,发病率高于男性,男性一般好发于
20~40岁,女性好发于
50~70岁。
直肠脱垂不治疗的危害
✱
感染:直肠脱出后病菌容易侵入肠道,引发肠道炎症、肛周皮下脓肿等等。
✱
潮湿:部分病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,收缩无力,常有粘液自肛内溢出,以致有潮湿感。或因其脱出,没有及时复位,直肠粘膜充血、水肿或糜烂,粘液刺激肛周皮肤而引起瘙痒。
✱
粘液刺激:由于直肠脱出,肠液流溢,容易刺激肛周皮肤导致肛门瘙痒,可造成肛门湿疹等疾病的发病这是常见的脱肛的危害。
✱
黏膜充血水肿:脱肛的危害还包括直肠反复脱出、回缩,容易造成粘膜充血、水肿,导致大便带血。
✱
嵌顿:大便时,肛门脱肛未能及时复位,时间稍长,局部静脉回流受阻,因而发炎肿胀,并导致嵌顿。这时,粘膜由红色逐渐变成暗红色,甚至出现表浅粘膜糜烂坏死、或脱垂肠段因肛门括约肌收缩而绞窄坏死。
怎样预防直肠脱垂样怎样预防直肠脱垂
✱注意生活规律、合理膳食。
✱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,防止大便干燥,上厕所避免久蹲。
✱便后和睡前建议热水坐浴,刺激肛门括约肌收缩,对预防直肠脱垂有积极作用。
✱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患者,除了要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外,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便秘,且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。
✱得了腹泻或肠炎要及时治疗,以免延误病情。
✱妇女自然分娩后注意充分休息,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,有子宫下垂和内脏下垂应及时治疗。
✱经常做提肛运动,促进提肛肌群运动,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。
如何治疗直肠脱垂如何治疗直肠脱垂
目前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很多,有手法复位、注射疗法、手术治疗。注射疗法的副作用是易感染、出血和坏死,对保守治疗无效和脱出严重的,应考虑手术治疗。
对于儿童而言,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,可在
5岁前自愈,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,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则以手术治疗为主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dtgtyy.com/ksjs/jzczl/133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