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体检的普及和内镜技术的日益提高,肠道息肉性病变检出率明显升高。查出肠息肉后,有些人很恐慌,有些人不当回事,但大多数人都对其缺乏了解,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肠息肉。
什么是肠息肉?
肠息肉是指突出于肠腔表面的隆起,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,被统称为息肉。肠息肉的发生率通常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,病变部位以结直肠多发。并且80%~95%的大肠癌(包括直肠癌、结肠癌),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。
为什么会长肠息肉?
引起肠息肉的因素有很多。
饮食性因素:长期进食高脂肪、高蛋白、低纤维类食物会使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。
胆汁代谢紊乱:胆囊切除术后患者,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,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。
遗传因素:在结直肠癌患者中,约有10%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。
肠道炎性疾病:结肠黏膜慢性炎症病变,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因,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。
如何预防肠息肉?
得了肠息肉,应注意这些方面。
健康饮食:多吃低脂高纤维食物,如韭菜、芹菜、地瓜、新鲜水果等;少吃红肉(猪肉、牛肉、羊肉等)和加工肉(火腿、香肠、肉干等),减少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。
生活规律:应戒烟、戒酒、规律作息,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。
适当运动: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。
定期检查:从40岁开始,无论男女、无论是否有症状、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,都应做一次肠镜检查。
得了肠息肉切不切?
***,如果是炎症性息肉等“好的"息肉,可以仅进行药物治疗,炎症好了大部分会自行消除,但还是建议在检查时顺便切掉为好。
第二,如果是腺瘤性息肉,按照息肉大小和患者情况,都需要择期进行内镜下切除。择期,就是不要拖延太久,有空去切除就行了。
第三,如果息肉有癌变可能或已经癌变,那就需要马上治疗,具体肠镜下切除,还是外科手术切除,需要医生评估。
哪些人建议做肠镜?
1、年龄大于45岁的所有无症状人群(久坐人群)。
2、年龄大于40岁,且有持续两周以上的结直肠相关症状的人群(大便规律改变,如每天少于1次或多于3次;大便性状改变,如大便稀溏、便血、大便带血或黑便等;大便形状改变,如软便上可见明显沟槽、大便明显变细等)。
3、不明原因消瘦、贫血,疑是消化道肿瘤的人群。
4、长期患有炎症性肠病(如溃疡性结肠炎)的人群。
5、直系亲属中患有结直肠癌的人群或结直肠癌术后的人群。
6、结直肠腺瘤或多发息肉内镜切除术后的人群。切除后,一定要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dtgtyy.com/ksjs/gcynb/1388.html